目录
目录
●考古新收获
●考古新收获
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发掘简报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靖安县博物馆 (4)
山西曲沃羊舌晋侯墓地发掘简报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曲沃县文物局 (4)
2006年12月在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水口村发现了一座东周墓,2007年1 – 10月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靖安县博物馆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此墓是一座有封土的大型土墩墓,一坑共有47具木棺,其中1具为主棺,46具为陪葬棺。漆器、木器等,其中纺织品的数量众多,品种丰富,保存状况良好,为中国纺织织造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此墓的发掘对于研究春秋时期南方地区的墓葬制度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8月~2006年10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山西省曲沃县史村镇羊舌村南的岭地上发掘了一处晋国两周时期的墓地,其中M1和M2是一组晋侯和夫人的异穴并列合葬墓,墓中出土石器、陶器、玉器、金器等。M1、M2为“中”字形竖穴积石积炭墓,是目前在山西发现的两周时期最大的墓葬。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等的特征判断,M1、M2的时代约为两周之际至春秋早期,M1的墓主人可能是晋国两周之际的晋文侯。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8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18)
河南卫辉大司马墓地晋墓(M18)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15)
1990年3月,在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北区发掘清理了一座周代墓葬(M2008)。这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为木质单椁单棺。此墓曾被盗扰,部分器物被收缴追回,其中包括虢宫父盘等。墓内清理出随葬器物900余件,可分为铜、玉、石、陶、骨、蚌器等。其中铜器有300余件,包括礼器、兵器、车马器、棺饰等,从铸有铭文的铜礼器看,墓主为虢宫父,为虢国贵族。
郑州上街峡窝唐墓发掘简报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上街区文化新闻出版社 (22)
陕西靖边东汉壁画墓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榆林市文物研究所、靖边县文物管理办公室 (32)
●研究与探索
●研究与探索
试论唐代长安佛教寺院的等级问题 宿白 (27)
跋落照堂藏毛公鼎拓本——落照堂藏拓之二 张长寿、闻广 (44)
隋唐时期的官赐寺额的佛寺建筑不仅等级区别明显,而且在主院建筑布局和别院建置方面都处在承前启后的变化时期。本文通过文献记述并对比考古发现的寺院遗址,认为唐代官赐寺额的佛寺就建筑面积论至少可以分为4~5个等级。在建筑布局上,一方面沿袭传统,模仿给园;另一方面从高宗时期开始建浮图于别院,注重突出佛殿,印度风格的塔庙式寺院开始在中原消失,成为中国寺院建筑布局的转折点。
(旡可)簋铭文与西周史事新证 张光裕 (53)
关于吐鲁番新出阚氏王国张祖墓表的几个问题 王素 (41)
●石窟造像
●青铜器集粹
四川绵阳碧水寺唐代摩崖造像调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绵阳市文物局 (57)
奠登伯盨跋 张应桥、蔡运章 (45)
2007年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绵阳市涪江东岸的碧水寺摩崖造像进行调查。此处摩崖石刻共有25龛,包括阿弥陀佛与五十二菩萨、鸠摩罗什译《金刚板若波罗密经》等内容。其中有些造像具有唐初期“长安样式”特点,可能为唐贞观年间令狐氏所凿。特别是第19龛阿弥陀佛与五十二菩萨造像,带有印度、西域尉迟氏风格绘画的佛教图像特征,与唐早期日本法隆寺金堂6号壁画较为相似,为唐初佛教美术研究和东西佛教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48)
●博物珍藏
介绍几件商代青铜器、玉器 程永建 (79)
四川彭州宋代青铜器窖藏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彭州市博物馆 (54)
1996年,在彭州市发现一处窖藏。窖藏内出土器物70余件,包括瓷器1件、石砚2件,其余的均为铜器。铜器又分为佛教造像和生活用具两大类,其中生活用具有琮、鼎、甗、盒、鬲、壶、盘、瓶、环、甑、罐、山形饰等。作者认为,该窖藏的年代应该是南宋时期。这批器物中最有特色的是仿古铜器,是宋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仿制的,它为研究宋代的青铜器提供了实物资料。
新疆博物馆新收藏的纺织品 王明芳 (83)
●博物珍藏
●书刊评介
甘肃出土的隋唐胡人俑 林健 (71)
一个从“礼”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模式——读《文明起源的中国模式》 陈雍 (90)
●博士论坛
●学术动态
册命铭文的变化与西周厉、宣铜器分界 韩巍 (80)
“考古与艺术史的交汇”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张鹏 (94)
●书刊评介
读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云冈石窟》 陈悦新 (86)
(责任编辑:高丹)
(责任编辑:高丹)
编辑:历史文物 本文来源:文物2009年第2期
关键词: www8029com